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病因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临床表现
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治疗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病人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2.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 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 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 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监督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 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小儿遗尿有哪些危害?
有些小孩遗尿会自动治愈,有些不会,却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1、胃肠系统挑食、厌食、面黄肌瘦或虚胖、乏力、易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痛、易晕车、大便溏稀或干燥,直接影响机体的营供应及吸收。
2、大脑神经系统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发育,致使智商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3、免疫系统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4、皮肤关节皮肤干燥、过敏、皮肤病、盗汗(夜间睡中出汗)、自汗(白天不自主出汗)、手脚易出汗、腰疼、腿软无力,甚或两腿的长短粗细有差异。
5、心理方面羞愧、自卑、内疚、胆怯或胆小、恐惧、焦虑,久而久之,引起人格变态,表现性格内向、孤癖、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等。
6、发育状况隐睾、隐裂、疝气、包茎、小阴茎、小子宫、囱门愈合晚、走路晚、说话晚、身高体重差,严重危及生长发育,若错过治疗时机,将遗恨终身,还将累及后代。日本厚生省儿童治疗中心5年观察1270例尿床儿童发现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cm。
7、生殖功能少精、早泄、阳痿、不育等;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等,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
家长们不要以为孩子遗尿是小事而一拖再拖,一定要观察孩子的状况并及时治疗哦。
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遗尿症状者可能为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