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病因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婴儿之所以会出现黄疸,是因为婴儿出生后,与母亲脱离了联系,一切新陈代谢产物需由自己处理。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要经过肝脏转化,才能从体内排泄出去。而这时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胆红素就不能从正常的渠道排泄到体外,多余的没有经过肝脏处理的间接胆红素蓄积在体内。到了一定的程度,婴儿就表现出黄疸。随着宝宝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新生儿黄疸会逐渐消退。一般在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黄疸就会退尽。
病理性黄疸临床上以尿道感染、发烧为最常见的病因,其它则包括:败血症、胆道闭塞、新生儿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溶血性疾病和先天代谢异常等,其中又以胆道闭锁最为严重,需要尽快治疗。
2、从出现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
3、从持续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4、从黄疸的程度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轻,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病理性黄疸: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
5、从黄疸进展情况区分
生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 (5mg/dl)。
病理性黄疸: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5mg/dl。
6、从一般情况区分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样)者;尿液呈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
7、黄疸退后再现是病理性黄疸
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
百分之六十的足月新生儿和百分之八十的早产儿,在出生后1个星期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医学上把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缓解黄疸的方法
一般而言,益生菌则对于无论何种程度的黄疸都有退黄作用。重度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需要蓝光治疗。
益生菌退黄
肠道免疫系统是人体预防疾病的最大免疫器官。剖腹产和吃不上母乳的婴儿,肠道免疫功能就非常脆弱了。
此时如果给他们补充点益生菌,让益生菌尽快在肠道中占位,那么病毒、致病菌等坏菌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这样就能保证婴儿有个强壮的肠道免疫系统了。
此外,腹泻、便秘、腹胀等情况出现的几率也会相对不吃益生菌的婴儿少。
新出生婴儿吃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黏膜的通透性,加强肠道屏障,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研究显示,出生后没有口服益生菌的孩子在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是服用益生菌孩子的近3倍。
黄疸蓝光治疗
婴儿体内胆红素含量偏高,胆红素能吸收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脂溶性的胆红素氧化成为一种水溶性的产物,能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
胆红素的吸收光带是400~500毫微米,尤其是在420~440毫微米波长时光分解作用最强,而蓝光波长恰好在425~475毫微米之间。
蓝光治疗的治疗原理就是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
对于足月出生的5天后的婴儿,黄疸指数高于307才需要照光;对于稍早产的婴儿也要高于257才需要照光治疗
小贴士
那怎么帮助宝宝退黄疸呢?
(1)加强喂养,促进排便。通俗地说,让宝宝「多吃多拉」。这个在新生儿早期特别有用。
(2)食用肠道益生菌。
(3)重度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需要蓝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