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朦也是《爸爸2》忠实观众,在她看来,多多跟Joe大秀英语那部分其实是正常的学以致用,“Joe在马来西亚和台湾长大,语言环境更为多元,他的英文优于中文,所以多多跟他独处时很自然就会选择用英语沟通,加上她本来就在国际学校念书,英文基础好,沟通起来也十分顺畅。”
“我自己的学生中也有不少就读于双语学校,很多孩子都是一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他们在跟人交流时英语也常常脱口而出,但这显然不是出于炫耀。”欧朦说,3-4岁在幼儿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十分关键,这段时间多接触英语会让他们产生如母语般的亲切感,“所以像多多在节目中讲英语应该都是无意识的,她对语言有兴趣并善于运用,这应该鼓励。”
批评的人其实不自信
对多多的质疑声中除了集中在“显摆”之外,还有一类意见是指责多多身上体现了当今年轻父母的“舍本逐末”、“对汉语不自信”。就像某知名主持人曾在点评另一档亲子节目时说的那样,“现在很多小孩很小就被送到国际学校,还没上小学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对外国文化如数家珍,但是问起民族的东西,则是一问三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奴性的、变态的小孩儿”,这种言论在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负责人邱驷看来觉得很可笑。
“撇开语言教育和民族文化不说,单从心理学上看,批评孩子们说英语是文化不自信的成年人们,扮演的正是不自信的角色。”邱驷认为,把英语说得好的小孩上纲上线口诛笔伐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成人世界的“投射效应”在作怪。
“"投射效应"会让人看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时,产生具有攻击性的举动,妄加质疑就是最典型的一种,这其实反映了成年人内心的不自信。”邱驷分析说,多多的成长经历是不少成年人小时候没有的,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一些人难免会产生嫉妒,“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宣泄达到情绪释放,仅此而已。”对于这部分成人观众的心理调适,邱驷建议:“正视自身条件,积极努力去弥补不足,当然,他们没办法再像多多那样在优越的语言环境中成长,那就要承认现实,该怎么活就怎么活,一味去吐槽只会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