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了14年拿到了6000万,堪称上海最牛钉子户,这下要发大财了。这是一则叫人五味杂陈的拆迁故事。位于上海沪亭北路中央的“上海最牛钉子户”,真要拆了!从2003年开始,上海最牛钉子户一家九口坚守14年,真是太厉害了。

上海最牛钉子户

2017年9月7日,在这里僵持了14年的徐先生一家开始打包搬迁,预计最快于9月12日就能彻底清空房子。眼看着老宅周边从乡村小道变成柏油马路,附近的老邻居一户户搬走,一辆辆急速行驶的汽车从自家门前飞驰而过,徐家人这14年过得“并不舒服”。

人生能有几个14年?这个反问句,大概既能惋惜靡费在拆迁博弈上的家庭时光,亦能注释地方拆迁漫长博弈的“有理有据有节”。据媒体报道,沪亭北路拓宽工程在2008年10月前有了方案,但由于动迁工程浩大,完工日期一推再推。

上海最牛钉子户

“滞留户”从最初的10多户慢慢减少为4户,2009年7月仅剩2户,到2011年1月仅剩下1户不肯搬迁。用徐家人的话说,“早在2003年9月19日,我们就收到了政府的动迁通知书,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

上海最牛钉子户拆迁了

坦白说,在中国拆迁征地历史上,漫天要价的钉子户和花样百出的暴力强拆并不鲜见。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就是为终结行政强拆乱象而应运而生的。在此语境之下,各地“最牛钉子户”的正向价值,大概在于两个层面:一方面,公民捍卫合法物权之心,在法治语境下化为对等的话语权和谈判权。

“有恒产者有恒心”,面对古今中外的钉子户,莫不让人敬畏地方公权之谦抑谨慎。另一方面,属地拆迁较为人性,没有用停水断电等“合法伤害权”倒逼,更没有拿“天灾人祸”来恫吓。就像徐家人所说:“街道里的领导经常来,问问我们有何难处,谈谈心,也确实感动了我们。”如果拆迁果真都能如此,那些有辱法治斯文的人命官司恐怕就会再少些。

“上海最牛钉子户”算是画上了完美句号,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即便14年过去,该协议动迁仍然按照原来的动迁安置方案,并没有超越该地区的统一安置标准。一来,这说明“拖字诀”并非动迁谈判中的硬通货,所谓“大闹大解决”的丛林法则,并没有在相关地段拆迁工作中兑现价值。

这种原则的坚守,才是拆迁公平的底线。二来,拆迁部门并未放弃钉子户。以为“晾着晒着就能自己熬不下去”的想法,终究没有僭越权力责任对民生冷暖的关照。拆不拆是一回事,管不管是另一回事——各有各的边界,各有各的伦理。

“上海最牛钉子户”是拆迁法治化的寓言。尽管媒体的笔调略有春秋意味,但这场14年的拆迁马拉松,虽然没有赢家,亦没有输者。拆迁户体面捍卫了宪法权益,虽牺牲了生活质量,却也是选择自由;动迁方依法恪守了拆迁程序,虽辛苦陪跑了14年,却赢得公众对法治的信仰和敬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7.35%,一线城市城市化率超过80%。不过,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中国拆迁征地等热火朝天的工作,可能很长时间还是“在路上”。

如果说2013年初国家发改委颁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开启了中国城镇化的风口,那么地方“钉子户”和“钉子屋”的命运与走向,就是拆迁法治化、人本城镇化的寓言。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当有等得起这个“14年”的耐心与信心,更当有悯恤并理解这个“14年”的作为与力量。

全球都在看的资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