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须祛湿,低盐多补水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今年6月5日、农历五月十一为芒种时节,此时开始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南方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彭欣副主任医师提醒,芒种节气,在起居、饮食上注意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夏季湿气很容易乘虚侵入人体,引起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外感疾病。因此,清暑祛湿显得尤为重要。
【候】夏争时,收麦忙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春争日,夏争时,就是指这个时间的收种农忙。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芒种忙,下晚秧。”即使阴雨连绵,农民也要抢种。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居】静心宁心,清暑祛湿
彭欣副主任医师提醒,《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也就是说,自“芒种”开始的夏季,在精神调养上也需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芒种”时风火相煸,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保持舒畅愉快,胸怀宽广,神清气和。在这个万物繁盛、草木葱茏、孕育果实的季节,切忌大悲大喜,恼怒忧郁。
“暑易入心”,夏季是养心的季节,保持心境平和,宁静畅达,尤其是老年人更需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以免伤心伤身伤神。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才能防止因情绪剧烈波动而引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
“芒种”起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大自然阳气充盛的特点,从而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当然夏季阳光较烈,应避开太阳直射,并注意防暑。夏日昼长夜短,夜卧早起又易造成睡眠不足,因此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使心情舒畅,气机通畅,有利于健康。午睡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对于无条件午睡者,午间时分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
“芒种”过后,天气炎热,人易汗出,故衣衫要勤洗勤换。还应常洗澡,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但要注意三点:一是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因为汗出窍开,湿气侵淫汗孔,阻碍气道,卫气被郁,冲突皮肤,则易发痤疮或疖痱。二是不要洗冷水澡。因为暑热天气人体毛孔大开,冷水会使毛孔闭塞,不利于散热。三是老年人每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因为洗澡也会消耗体力,故老人需量力而行。
“芒种”节气,正值梅雨时节,雨水增多,天气潮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其性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使人四肢困倦,萎靡不振,使疾病缠绵难愈。
“暑令湿胜,必多兼感”,就是说夏季湿气很容易乘虚侵入人体,引起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外感疾病。因此清暑祛湿显得尤为重要。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等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酸腥、麻辣食品。
关节痛及肢体麻木者不宜穿短衣裤或洗冷水浴、游泳,禁睡地板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睡前可使用艾叶、红花、威灵仙等药物泡脚,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食】吃苦度夏,喝水补盐
夏季在“五味”中对应于苦味,主入心经,因此苦味的食物大都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的作用,“芒种”之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与此相反,夏季不宜食用过咸、过甜之品。《灵枢•五味论》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通俗而言,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使人口渴,并可引起血压升高或脑血管功能障碍。饮食过甜,则可导致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皆不利,可见上古先贤诚不欺也。
历代养生家都尊崇夏三月饮食宜清补。唐代孙思邈提出“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朱丹溪《茹淡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皆是提倡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丝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芒种”时节,气候日渐炎热,人体排汗逐渐增多,汗液的大量分泌导致体内诸如钾、钠等电解质也随之流失,如水分和电解质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们就会感觉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此时最适合饮用温热的白开水或淡盐水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运动后大量汗出者,可选用含有电解质盐水等成分的运动型饮料或电解质液、电解质泡腾片等。
酸味能敛汗、止泻、生津,一些酸味的水果可祛暑益气、生津止渴,故适当饮用酸梅汤、山楂汁、柠檬水等能预防流汗过多所致的耗气伤阴。
食粥健脾,清热淡软
明代李时珍认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也都是不错的搭配。总之“芒种”时节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掌握好“多饮、低盐、清热、淡软”的总原则,最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下面介绍两款适合芒种的食疗方
百合粥
百合味甘、性平、微苦,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止咳的功效,非常适合夏秋食用。此方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肺痨久咳、咳痰咳血、虚烦惊悸、神志恍惚等症。
百合60克,大米250克,白糖100克。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再放入洗净的百合,加水适量。将锅置旺火上烧沸,再改用文火煨熬,待百合与米熟烂时,加入白糖拌匀即成。服用时,每日食3-5次,吃百合喝粥。
薏仁红豆汤
红豆具有很好的祛湿作用,且性温热,可以减轻寒湿体质湿邪程度;薏米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且薏米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很大负担,比较平和。每天喝上一碗薏仁红豆汤,既去湿,又健脾胃,是夏季很好的养生方法。
熬煮薏仁红豆也讲究方法。薏仁和红豆都是硬家伙,如果直接放锅里熬,一个多小时也不会烂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可将薏仁、红豆先用冷水泡4小时,再熬。建议熬薏米红豆汤时不要加大米,因为大米是湿性的,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就不适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