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来到我住的地方,当我们的谈话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她指着沙发前面所放的一张桌子说:这是什么?我回答道这是一张桌子。然而她说不,在她看来这是我的桌子。事实上,我们两人之间的回答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仅仅把那种桌子当做它本身,当做可以用来吃饭,放东西的物品,它不是所属物,只是一个功能性的存在。而对于我的朋友来说,这张桌子带着人的性质,也就是说她是透过人的眼光来看待这张桌子的,对她来说这张桌子相对于桌子本身的功能来说更多的是以人的拥有和附属的方式存在。

  这两者微妙的区别在于一旦当我们将所有事物都纳入以自身衡量尺度的范围内,我们永远无法接近这个事物本身的面目。那些能够经得住风雨和生活的苦难的人并不在于她们自身的内心比她人更强大,事实上她们可能更加敏感,更容易受伤。而是在于她们所看到的是事物背后之间的联系和普遍性,她们所看到的是除了自身世界之外更大的世界,所以她们能够容纳更多也能够承受更多。

  当然,这第二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得问题,并不能足够让我们认清所有的普遍规律和原理,所以,很多人尝试第三级的认知,即看山还是山,这种看山还是山是经历过一番探索的,但它是否就是最终的答案还是为了获得一个简单的认知的捷径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