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天气寒冷,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能量消耗、基础代谢都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冬季又是人体“藏”的时候,于体内贮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作好准备。寒为冬季之主气,因为阴邪最易伤人元气,人们冬季常说“岁寒”乃是人体受到寒流的突然袭击,使人体内产生了“能源危机”。目前,我国仍以淀粉为主的糖类摄取热量,往往在严寒的冬天满足不了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容易造成机体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如感冒、哮喘、气管炎等病复发。所以,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过多。

冬季喝粥养颜又健体

  这个时节,机体处于封藏状态,阳气不致妄泄,脾胃机能亦较健旺,因此,这时正是养阴滋补的大好时机。中医认为,“秋冬养阴”,既不宜食用生冷之品,也不宜食用燥热之品,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甲鱼、黑木耳、藕、芝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如胡萝卜、青菜、菠菜及绿豆芽等。冬季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尤其是冬至日后进补最好。因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从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在闭藏中含有活泼的生机。此时进补,药力易于蕴藏而发挥效能,是虚弱主体调养的最好时机。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矿物质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可多食如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菠菜等蔬菜及柑桔、苹果、香蕉等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以辛主苦,使之肺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粘硬、生冷的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冬季饮食调养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冬晨起宜喝些热粥。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次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体胖者忌肥甘温热厚味。三宜坚果,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鸡肉等温热品为宜。偏于气阴不足的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患有脑心血管动脉硬化症者,饮食要注意“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证实,多吃鱼,适当吃茶油、玉米油、米糠油、黑木耳等,是抗动脉硬化、消除过氧化脂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不稳定的天气会使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在众多食品中,粥是最适合在初秋调节胃口,增进食欲的食品。一方面,粥含水分较高,能在干燥的季节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而且粥的营养易于消化,对健康有益。因此在饮食上可推行“早喝一碗粥,晚备一碗汤”,喝粥是我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之一,适宜初秋食用的粥品有银耳莲子粥、栗子粥、南瓜粥、皮蛋咸肉粥等,喜欢吃火锅的朋友,初秋可以摒弃燥热的麻辣火锅,尝试粥底火锅。

  山芋粥:山芋与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等症。

  芝麻粥:捣碎芝麻与大米同煮,可治眩晕、记忆力衰退、须发早白等。芝麻50克、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最好研成细末,待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秋季常食,可益寿延年,还可润肺,是秋季保健粥的佼佼者。对便秘、肺燥咳嗽者有一定疗效。

  牛肉粥:切碎牛肉与粥同煮,可补脾胃、强筋骨。

  乌鸡肉粥:乌鸡同粳米同煮,加调味,用于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等。

  木耳粥:取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润肺生津,滋阴养胃,补脑强心。

  核桃粥:取核桃仁捣碎同粳米同煮,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核桃肉20克、米100克。核桃肉洗净,放入锅中,同米煮粥,大火煮沸,转用文火熬煮至熟即成。常食核桃粥,不仅能补肾,还可以预防阳萎、遗精,有延衰抗老作用。

  枸杞粥:枸杞同粳米共煮,有补肾益血、养阴益目功用。

  胡萝卜粥:取新鲜胡萝卜切碎,同粳米共煮,能健胃、补脾,助消化。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100克米和水煮粥。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栗子粥:栗子肉与粳米共煮,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用。栗子50克、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腰腿酸痛、关节痛等。

  百合杏仁粥: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红枣糯米粥:山药、苡仁、荸荠、大枣、糯米同煮,放入适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气血、利湿止泻、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病后体弱及贫血、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肠炎等患者食用。

  莲米粥:将莲米发涨后,在水中用刷子将表皮擦去,抽出莲心放清水煮烂,再与粳米同煮食用,具有健脾止泻、益肾固涩、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食少,腹虚带下、遗精尿频、心烦失眠、健忘多梦。

  菊花粥:菊花60克、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米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风热、清时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防治作用。

  梨子粥:梨子2只,洗净后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米100克、白糖少许。赤小豆和米同放锅中,大火煮开,改用文火熬煮,食用时,放入白糖即可。有清热利尿、止渴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