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治感冒就像“导弹打蚊子”
从小到大,每个人患感冒的次数可能数也数不清。但就是这样一种常见病,却“苦”了中国人的腰包。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此言虽然尖刻,却一针见血。
中国人对于感冒的重视程度,让许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很是不解。卢克是加拿大人,在中国媒体工作已经9年。“以前在家得了感冒,从来没想过要上医院,如果实在难受,比如说咳嗽睡不着觉,就会给家庭医生打个电话,他会让我喝点止咳药。”卢克说,来到中国后,他一感冒,同事们就会劝他赶快去医院输液。“我挺不理解的,以前从来没有治过感冒,就是休息休息,一周就好了。”
在英国,人们一旦患了轻度感冒,往往会花上十分钟给自己煮一杯热腾腾的姜茶,配上红糖和柠檬服下,当作治愈的药物。稍微严重些的人,在喝完姜茶之后,会请假一天在家安心休息,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治疗一般感冒,输液就像“导弹打蚊子”。其实,感冒初期可以喝3天的板蓝根或感冒冲剂,这样有益于缩短病程。对于感冒药的使用,国内销售的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里面会有解热镇痛、防鼻充血等各种成分,所以服用一种就足够了。
滥用输液存在潜在危害
①发热反应
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②肺水肿
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啰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③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④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
预防脑血栓 定期输液不解决根本
每年秋冬季节,有些脑血管患者开始输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
脑血栓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输液,但是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不可能长期有效,所以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预防脑血管疾病,平时不可忽略生活细节,如低盐、低脂、戒烟和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
此外,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有效控制血压;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等。
“能口服不注射”仍是权威的用药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
首先,三种用药方式中,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最安全。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置人于死地。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院、个体诊所,由于缺乏抢救设施,人员的抢救知识匮乏,一旦出事很难逆转。其次是输液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再次,输液进行静脉穿刺时会引起疼痛。四是输液成本最高,用于输液的抗菌药费用往往高出口服药很多,甚至是数倍。
只要消化系统没问题,口服和输液效果相当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液最大的好处就是“好得快”,甚至一些医生也会做出这样的解释。
这种说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因为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
任何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痊愈周期。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大部分药物口服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
三种情况一定要输液
只有三种情况病人必须接受输液治疗:
首先,当病人上吐下泻导致脱水,要通过补液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第二,如果病人身体里有有毒物质,比如吃了相当数量的安眠药,必须洗胃,同时需要补液以促进有毒物质加速排出体外;
第三,完全出于治疗原因,有些药不适合口服,或者有少数药物需要稀释以后进行静脉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