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鞋子大小 = 脚长+1公分/这样的尺寸使足部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不会因为穿着袜子,或因为行走时间过久足部肿胀,造成鞋子太紧而引起疼痛;买鞋时建议可将鞋垫取出,并将脚放置上面,量取适当大小。
2、鞋子楦头宽度,要跟足宽一致/西方人足型较为细长,东方人较为短宽且肥厚,因此在选购鞋子的时候,应注意鞋宽与脚宽尽量一致。某些鞋子厂牌会标明数字1、2、3......与英文字母ABCDE来区分鞋子楦头宽度,以英文字母为主,数字与字母越往后代表楦头越大。鞋子请尽量选择合脚,勿过于狭小或过宽,建议选择约比脚左右各多0.5公分;过于狭小的鞋穿久了也是有可能影响拇趾外翻的变形。
3、鞋头部要够高/鞋头部是指鞋子的前端脚趾的位置;由于走路时脚趾会在鞋子里移动,所以鞋子必须让脚趾有活动的空间,如果太紧太窄,会不舒服,且极易长足茧硬皮而引起疼痛。
4、鞋子护跟要够硬/护跟并不是鞋跟!护跟是指鞋子后侧加强的三角区块,护跟要有一定的硬度以维持足部跟骨的稳定度,让我们在步行时,足部不会左右晃动得太厉害。买鞋时记得捏一捏鞋子后侧两旁,不可以轻易地垮下去;太软的护跟与太硬的鞋跟,都会是造成足部疼痛的主因。
5、鞋子平放时不该会左右晃动/将鞋子垂直轻放在平面上,并于鞋身左右轻压,观察是否会过度左右摇晃。若是一双会晃动的鞋子,表示该鞋在制作过程的品管可能有问题。在走路时脚也会在其中左右晃,无形之中增加了扭伤的机会。
6、鞋子后侧的中线要与地面垂直/将鞋子摆在平面上,从鞋子后方看,护跟的中线应与地面垂直,才不会穿着鞋子时造成足部内翻或外翻。
7、鞋内折线要柔软、位于足部最宽位置与跖跟距符合/将鞋子拿起来前后对折,观察鞋凹陷处是否与脚最宽处一致?这样走路时鞋子才会和脚的动作相符合,避免增加足部的负担。
8、鞋跟不可过硬,最好具有气垫/如果是足底筋膜炎患者,或是跑跳类的运动员,鞋跟需要具有气垫。但如果有骨折者,则鞋底的要求是要硬底,不可以有气垫。
9、买鞋最好的时机/下午或晚上是买鞋最好的时机,因为午后时间足部会比较肿胀变大。成长中的儿童与青少年,应该配合生长的速度换鞋,否则过小过窄的鞋子,会造成足趾弯曲变形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