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秉持着初生牛犊的稚气,有时候胆子大得让母亲惊讶。但是有更多的时候,宝宝对于这个新世界保持着一份戒心,在面对人或者自然的时候表现出一种畏惧害怕的状态。母亲将胆小作为了孩子的标签,越是想要努力强硬地撕掉,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恐惧越是深刻。母亲应该正确地对待这一种害怕的心理,顺应孩子的天性去进行调节。

  孩子害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种是个体发育一定会碰到的对于外界刺激的不适应。比如碰到不认识的人和小动物,对于一些强烈的鞭炮声音会受到惊吓,晚上睡觉的时候不愿意关灯。

  第二类是人为外力强加的部分,大部分孩子都会对医院有抗拒,因为在医院中反复尝历了痛苦的打针经验,以至于看见护士和医生就会畏惧。或者这一种负面的情绪是大人给予的,比如母亲会在孩子不乖的时候说警察、大灰狼要把你抓走了。

  这一些影响都会让孩子变得胆小,从对于生人和不熟悉拓展到更多事情的畏缩不前,成为了让母亲头痛的问题。

  其实孩子胆小并没有像妈妈想的那么严重。孩子的社会经验少,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新鲜的对象,而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停地适应和克服。即使是强大如妈妈也会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所以母亲在面对孩子害怕的模样时,也应该给予理解,而非不屑地说着没有什么好怕的,怕了就是胆小鬼。这样的语言攻击会让孩子更加缺少安全感,因为全世界她最能够依靠的母亲也没有给于他们支持。胆小鬼的标签贴上之后会被不停地内化,孩子就会越发胆小。所以正面鼓励一定会比激将更容易被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