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余戈笔下,不仅如此。

  余戈讲了一个故事。在滇西反攻的一年前,中国远征军的一架运输机在腾冲失事,被日军截获了飞机上携带的密码本和军队指挥系统表。如此大的安全事故中国方面竟然一无所知,密码照用,被日军破译后掌握了反攻部署,在之后的战场上被处处压制。

  还有一个关于“吹牛”的故事。中日在记录每一场战斗时,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吹牛”的情绪。余戈发现,中国军队上下往来的电报中充满了大量早报、虚报、谎报的战况。崔永元评价:“现在我们的微博、微信,说不定还处于‘吹牛’的状态。”

  《1944:腾冲之围》中的全部记述均能“落地”,随书附赠的35幅地图和79张历史照片,再现了70年前的战火硝烟。腾冲之战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腾冲古城在“焦土”状态下得以收复,但远征军也付出了伤亡近两万人(阵亡9000人)的惨重代价。

  从松山写到腾冲,接下来还要写龙陵,余戈打算用“三部曲”描画出滇西这个抗战局部战场的微观全景图。余戈说,最吸引他的是“现代化”这个概念。“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写的是明朝的历史,但落脚点却是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战争与战场,永远是检验先进与落后的终极平台。先进的东西总是相似的,落后的东西则各有各的面貌。我要让大家看清楚,在人类最残酷的拼杀过程中,我们和对方的差距到底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