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引起的原因

  1.内源性因素

  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内病变、休克及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状态等是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2.外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黏膜屏障,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

  主要症状

  1.急性糜烂性胃炎

  起病较急,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单独黑粪者少见。出血常为间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贫血。出血时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2.慢性糜烂性胃炎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反酸、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甚至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1.药物治疗

  分为西药和中药。

  (1)西药可静脉或口服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出血量较大时可口服凝血酶。

  (2)中药可口服云南白药等。

  (3)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可给予根除治疗。

  2.对症治疗

  如果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等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置。

  3.内镜下治疗

  可经胃镜活检孔道局部喷洒凝血酶等止血剂,或进行电凝止血。

  糜烂性胃炎症状

  1、糜烂性胃炎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

  慢性糜烂性胃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

  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治疗,有效地遏制疾病的发展,那么就会产生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2、大部分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反酸、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

  萎缩性胃炎病人可有贫血、腹泄、舌炎和水瘦等,个别患者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所以提醒患者一旦出现胃肠疾病的症状,一定要到尽快进行治疗。

  3、糜烂性胃炎起病较急,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单独黑粪者少见。

  出血常为间歇性。

  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伴贫血。

  出血中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内镜检查,特别是发病24~48小时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可见胃粘膜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尤以高位胃体部多见。

  糜烂性胃炎的危害

  1.糜烂性胃炎患者一旦发生严重出血,死亡率可达60%以上。

  大量输血会进一步削弱止血。

  虽然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如抗分泌的溃疡药物,血管收缩剂,血管造影技术,内镜下凝固疗法已被采用 ,但效果并不理想。

  除全胃切除外,其他手术后的继续出血是常见的,且死亡率与内科治疗相同。

  2.糜烂性胃炎病灶可继续发展,累及粘膜下层,甚至穿透浆膜,更为常见的糜烂性胃炎危害是胃底部发生多处出血,胃窦部也可被累及。

  头部损伤与其他情况不同,此时胃酸分泌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病灶可为孤立,也可累及十二指肠。

  3.糜烂性胃炎为幽门螺杆菌大量繁殖提供良好的内环境,刺激幽门螺杆菌分泌更多细胞毒素,诱发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