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误为痔疮 筛检发现大肠癌

  「以为是痔疮,没想到是大肠癌」,台湾有一王姓男子不熬夜、少吸酒,只爱吃牛肉面,一次做大肠癌检测筛检竟发现异常,就医后确诊为大肠癌。

  54岁的王姓男子说,他是「肉食动物」,每餐都无肉不欢,尤其喜爱牛肉,不过,他不烟不酒、作息正常,身体也都无状,当大肠癌检测筛检有血便时,他认为是痔疮,不以为意,在卫生所护士不断劝说,就医才发现罹患大肠癌。

  「还好有大肠癌筛检」,王姓男子说,连医生都很惊讶,他能在大肠癌零期即发现罹癌,癌细胞位在大肠息肉上,只需割除息肉,定期追蹤即可,至今4年,他身体毫无影响,饮食上,他则戒吃牛肉,改吃蔬果。

  大肠癌在消化道癌症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胃食管癌,位居第三。

  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大肠良性腺瘤恶变为癌;饮食中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等过多,缺少精纤维成分,不利于排便,有致癌物质久滞留肠管内,刺激肠黏膜导致癌变;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诱发大肠癌;家族性遗传因素等。

  大肠癌早期病变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但中晚期, 会有下列症状:

  1、由于肠道黏膜糜烂、甚至肿瘤破溃,出现脓血便和黏液便;有排便困难感,出现便秘与腹泻或二者交替症状。

  2、随着大肠癌的增大,排便形状因此变细变形。

  3、因癌局部侵犯、刺激肠道和肠梗阻等原因,出现腹部隐痛、钝痛与绞痛。

  4、在腹部出现肿块,当癌体与其他器官或组织无粘连时,尚可推动,反之则较固定。

  5、随着疾病加重,患者将出现诸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等慢性消耗性体征表现。

  6、大肠癌发展到中晚期,由于体积增大或发生恶变,还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急性结肠穿孔、腹膜炎和急性大出血等并发症。

  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方法是消除已知道的可能发生癌的因素。

  (1)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少食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3)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

  (3)如有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家族性结肠癌或息肉病、家族性多发性自肉、溃疡性结肠炎、

  应定期去医院咨询或检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预防大肠癌应意哪些方面?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高动物类蛋白饮食一方面刺激胆汁分泌,肠道内胆汁量增加,胆汁中主要含有胆酸和胆固醇,故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

  另一方面,该类饮食可导致大肠腔内内容物(俗称粪汁)中梭形芽孢杆菌生长活跃,该种细菌是一种厌氧杆菌,该类细菌含有丰富的7-?一脱羟基化酶,它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

  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

  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