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无论是生活中的大事还是小事很多人总会下意识的拖延,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比如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将近考试前期才开始复习,有些更甚者,即使几乎没怎么参加课程知道自己对相关知识一无所知,面临挂科无法顺利毕业的危险也会在应该复习的时候放任自己通宵看剧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上班族的拖延症常常表现在打卡以及重要的工作项目中。一些员工总是会在规定打卡的前一分钟或者几十秒到公司,也有一些每天都迟到的员工,至于一些重要的项目报告之类的东西则也是如此,常常到了最后的期限一些人才会在匆忙之中赶出来交差。

  一般来说,对于拖延症的具体的判断常常取决于以下三点,首先拖延的行为是对必须要做的事务的延迟,并且会因此对目标完成时间长度和质量有所阻碍。其次,当事人会因为自身的拖延行为获得外在的和内在的负面评价,因为无法按时完成相应的自己应该负责任的任务和部分或者匆忙完成影响任务质量等等引起同事或者上司的不满和不良评价。同时拖延者本身也会因为自己的拖延行为产生内在的对自我的负面评价,由此引发内心的负罪感、恐慌感自己压力等等。最后,这种拖延心理以及造成的拖延行为会因此产生恶性循环,一件事务的拖延造成其他事务或者生活其他方面的拖延行为。

  拖延究根结底是一种心理障碍,虽然在社交网络发达的时代有很多掠夺和占有人们认知资源和专注力的外部因素,但是也有很多人即使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能够解决和平衡好两者,但是有的人则会完全放任自己,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生活中重要并且紧急的事件,直到最后一刻。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或者说深入了解和分析自身拖延行为背后的真正心理因素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改变。产生拖延的三种心理因素往往跟拖延者过往的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情绪、情感以及内在价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