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很少能够让我们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每个人所面对的生存的问题: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死亡视角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这一生?在脱离了父母和家庭,在社会关系之外我们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换言之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实现自身的潜在能力积极、主动、建设性的、创造性的和他人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自我定位,完全的实现和享用自身短暂的生命?
清明节正是这样一个时间,能够让我们在暮春的空气中,在自然中更为深刻,更为清晰的思考生与死,先人和自己,自身和他人,自身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以一种更具历史性的眼光审慎和规划自身的生命。
当然这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正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悲剧性所在人们才对此如此退避三舍。但是退避和逃避能够解决问题吗?每一天,我们都在内心无数次的叩问这个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人的存在是独特的,人所面对的自我和世界对人本身来说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不幸。而这两者之间的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仿佛我们选择了幸福就能逃避不幸一样。不幸是每个人的最终现实答案,即每个人无法逃脱的死亡,对此我们不需要对死亡抱有任何的幻想和美化,无论你持有何种宗教和信仰,无论来世许了我们什么,我们的这一生无疑是要走向终结的。
我想以死亡的视角来看待生也许更加具有意义,就像以肉体看待思想一样,这是我们苦苦想要答案却始终无法解决的二元矛盾律。正是基于这样的二元对立的生存背景之上,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称之为文明、意义以及爱的东西才有了其及其强烈的意志和色彩,成为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