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患慢性病、常见病不到医院而是自己买药治疗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上的非处方药、各种各样的营养滋补品也琳琅满目,如何合理地选药、安全地用药,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

如何合理地选药安全地用药

  药物治疗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病情对症下药,乱用药,不仅不能及时治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或多或少对人体都有一些副作用。据介绍,目前我国常用的原料药有一千三四百种,制剂药多达三四千种,药名十分繁杂,许多药名之间仅一字之差,作用却迥然不同。如降血压药地巴唑与抗甲状腺药他巴唑,中枢兴奋药可拉明与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阿拉明,抗组胺药异丙嗪与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抗癌药阿糖胞苷与抗病毒药阿糖腺苷,抗感染的罗红霉素与抗癌药物柔红霉素等。如此众多容易混淆的药名,即使在医院里,医务人员使用时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张冠李戴,何况是一些对药物知识了解甚少的普通老百姓。

  此外,药物用法不当的问题,在生活中更是常见。有的人一患病就希望马上能治好,急于用药、用好药,随意增加药量,甚至喜欢采用“双保险”等堆积治疗方法。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容易造成细菌耐药和药物配伍禁忌,还可能发生过敏、交叉感染、肝肾损害、蓄积性中毒等药原性疾病。尤其在我国农村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用药的安全意识更为淡薄,生病发热了,就胡乱地在药店里买一些退热药、抗菌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即使是针对同一种病的不同的药,其用法、用量、用的时间都有许多讲究。

  药物治疗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就诊时主动向医生陈述用药史和过敏史。比如,曾患过肝炎或其他肝病的人,要及早告诉医生,以免用药不慎引发药物性肝炎。

  2.选择恰当的服药时间。实验证明,药物只有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还要持续、稳定才能发挥疗效,否则就会降效、失效。服药要分清是清晨、餐前、餐时、餐后还是睡前服用。

  3.注意服药剂量。除非疾病紧急,否则在服药时应从“最低剂量,每日最少次数”开始(抗生素除外),并经常和医生联系,以便根据你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

  4. 综合考虑后再用药。在采取各种药物治疗时,常因疾病之间的矛盾效应,使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特别是患有多种疾病的病人,选用一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时,必须同时考虑此种药品对其他疾病有无影响。

  5.留心观察毒副反应。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比如长期或过量服用阿司匹林等,可引起粒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6. 服药期间不宜饮酒。服药期间饮酒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容易引起新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方面,乙醇影响药物吸收和代谢酶的活性;另一方面,药物也干扰乙醇的代谢,造成乙醇蓄积中毒。酒与药物相互作用复杂,有些情况难以预知,所以在服药期间最好连啤酒、果酒或含酒精的饮料都不要饮用,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