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调剂,对每个个体而言,它有着更为坚实的意义。能在阅读历程中碰到一本心动的书,可以让一个人意识到个体的轮廓、生命的边界,甚至会让他尝试突破限制性的围墙。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如何选择一本有质量的书籍而非漂流般地漫读就非常重要。

 

今年,首都图书馆开始了第四届“阅读之城——市民读书计划”,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活动,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为心仪的图书投票、撰写书评,最后,经过投票评选,将产生一份包含30种图书的“请读书目”。所以,这一次活动,书评君也没有闲着。我们在200种“城市荐读书目”中选择出有阅读价值的书籍,推荐给你们,同时也邀请你们参与这次“图书选举”活动。

 

 

 

1

《屋语门言:胡同里的国学》

 

《屋语门言:胡同里的国学》
作者:老伍
版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年11月

 

无论国学在当下社会还能承载什么意义,如果它想要具有生命力的话,就必须从凝滞的话语体系里跳出来,从词语变成物,成为生活体验的一部分。《屋语门言》便是将传统文化的意味从话语概念转化成日常图像,通过显微镜似的笔触,表现北京胡同里被人忽略的角落。

 

这本书的作者老伍并不是职业画家,在退休以前,他做过机床装配钳工、广告摄影师等等,他绘画使用的也不是什么专业工具,而是一支普通的签字笔。凭借着对皇城根下的成长记忆以及对北京胡同的情感,老伍用十年的写生给北京胡同建立了一部索引;尽管“写生”这一要求将创作者的自由度降至最低,却依然通过纸上的图像传达出细腻的视觉效果,借助这一效果,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胡同也不再局限于北京城的地标性,看着它们,仿佛看到缓缓流动的文化线条。

 

 

2

《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
作者:[美] 科恩·怀特黑德

译者:康慨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3月

 

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的社会矛盾就不断激化,白人至上主义,3K党等势力都很有复苏的姿态。这个时候,重新去理解美国曾经的历史黑暗以及黑人民族的血泪史是非常有必要的。《地下铁道》是于今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故事模式有些类似《汤姆叔叔的小屋》,讲述一个名叫科拉的女孩逃离南方、寻找解脱的故事,不过怀特黑德小说的氛围还要更加阴郁。

 

《地下铁道》几乎完全是一部描绘黑暗的作品,主人公永远在密不透气的水面下挣扎。历史上曾存在的“地下铁道”也并不安全,时常遭受种族仇视者的破坏。在旅途中,所有曾经帮助过科拉的人都遭遇不幸,她躲在车厢里,犹如一只被围猎的动物,“透过板条往外看,只有黑暗,一里又一里的黑暗”。

 

 

3

《家国天下》

 

《家国天下》
作者:许纪霖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2月

 

家与国,是一对经常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很容易产生矛盾的词。国,意味着集体,社会,意味着历史进程中的宏大叙事;而家则意味着个体与角落,它不单单指私人化的家庭、家族,同时也指涉着国家内部的组成部分,某些既宏大又次级的存在,例如民族。这二者在国家认同中有时互补,有时互斥,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中国的“认同”问题在共体和个人化层面上就变得十分混乱,既要拯救“大中华”,又要推翻内部的满清统治者。

 

许纪霖教授的这本书便从古代开始,尝试梳理一条家国认同的脉络,包括早期中国与华夷之辨,近代的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并行,以及民国初期国家建构与“魏玛共和国”的横向比较,最后提出了一个“新天下主义”的观点来启迪现代中国的家国认同。可以说,“新天下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模式,用“天下”一词消除了国家与民族二者的内外矛盾,而替换以更具普世意义的价值。事实上,研究国家认同的书籍有很多,但许纪霖教授的书对于五十六个民族聚合而成的中国,或许是最合适的。

 

 

4

《品尝的科学》

 

《品尝的科学》
作者: [美] 约翰·麦奎德
译者: 林东翰 / 张琼懿 / 甘锡安

版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5月

 

如何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我们都对美食无法抗拒,即使它们远在他乡,许多美食极端分子也愿意休个假期,长途跋涉,就为了品尝一口地道纯正的特色美食。然而,我们在品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味道除了愉悦我们的味蕾与肠胃外,还同时影响着人类的大脑,改变了文明的认知发展?

 

美国记者约翰·麦奎德对“品尝”这门科学做了深入研究,发现这门学问一直伴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例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将“甜味”形容为圆形的原子,这样它们才能在舌头上来回滚动;而辣味的原子形状可能扭曲、有角,所以会扯破舌头表皮形成刺激。同时,为什么人类对味觉的尝试从来没有止境,除了令人愉悦的甜与辣,为什么我们还会追求苦涩的味道以及臭的味道。这些问题都在《品尝的科学》中得到了严肃追问,最后,麦奎德将当下形容为“味觉大爆炸”的时代,零食公司和快餐店之间的味觉争夺战,已经牵涉到生物学和基因学的境地。

 

 

5

《是我把你弄哭了吗》

 

《是我把你弄哭了吗》
作者: [美] 布鲁克·巴克 
译者: 袁婧

版本: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2月

 

一本以另类视角认知“动物世界”的绘本。

 

不过,虽然是绘本,里面的许多知识绝对是大多数成年人都闻所未闻的冷知识,而布鲁克·巴克用漫画式的描述,将动物表情化,每一页故事读起来都形成一段严肃而心酸的小笑话。例如一害怕就笑的穴鸮,一出生就从2米处摔下来的长颈鹿等等。

 

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意图是希望人们能通过自己的绘本和自然界的动物们成为朋友,从它们身上看到带着各种悲观情绪、但同样生存在世界上的自己的影子。比较辛酸的冷知识还包括永远看不到天空的猪,永远无法跳跃的大象。

 

 

6

《死于黎明:洛尔迦诗选》

 

《死于黎明:洛尔迦诗选》
作者:  [西]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译者:  王家新

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洛尔迦的诗歌致力于组成一幅阴郁的悲观图像,它的诗歌和具象视觉间形成了一种朦胧的联系,在其中我们能幻想出“黑色火药的玫瑰”“绿的风,绿的树枝”以及“夜有四个月亮,而只有一棵树”等等场景,它们简单,明了,却在模糊中蕴藏了太多解读的意味。运用最常见的物体,洛尔迦在形式之外构建了超现实的形式来塑造诗歌,它们仿佛是夜里的风筝,又悬着一根垂向大地的线。

 

有人称他为“安达卢西亚之子”,因为洛尔迦的诗歌将现代诗歌与西班牙传统民谣融合一体,也有人评价他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然而,诗歌的辉煌在现实面前,就好比寥落流星一样无力,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在内战期间遭遇不幸,1934年,右翼长枪党分子抓获了洛尔迦,把他押送到一处乡间处决。随着一声枪响,洛尔迦死于破晓之前,正如他的诗歌,在黎明前的阶段永恒定格。

 

 

7

《冷暴力》

 

《冷暴力》
作者: [法]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译者: 顾淑馨

版本: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7月

 

“冷暴力”是社会常见现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曾经遭遇过,与传统的暴力手段不同,冷暴力对人的内心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创伤。原因之一是“冷暴力”的无声无息,不留痕迹,它不是一条固定的伤痕,而是以记忆或情感形式保留的精神虐待,从一开始,冷暴力的箭头就刺穿表皮,直指他人内心;另外,遭受冷暴力的对象绝不仅限某个特定的人,它像癌症一样,会扩散,会衍生,形成一种间接暴力,“施暴者以间接精神暴力的方式想要摧毁的对象大多是配偶,最后却延祸子女……在这场与孩子无关的冲突中,他被召来当目击证人”。

 

除了家庭场景外,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还研究了其他常见的冷暴力情景,包括职场和社会,有时候“冷暴力”是故意施加的虐待手段,而有时则是无意中呈现的。但不管动机任何,冷暴力对他者形成的伤害都十分严重,而且短期内难以治愈。对这一现象,作者也表示,在冷暴力中“我们永远赢不过施虐者,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着手”,鉴于行为定义的模糊,法律也无法为我们提供太多庇护,所以尝试用自己的心理保护好自己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

 

 

8

《小说药丸》

 

《小说药丸》
作者: [英] 埃拉·伯绍德  苏珊·埃尔德金 
译者: 汪芃

版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10月

 

如果以上的图书还是感觉不过瘾的话,那我建议入手一套《小说药丸》,这是一本可以当做一百本小说使用的书籍,或者说——小说使用手册。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阿兰·德波顿“人生学校”的成员,通过将小说编纂成药方目录研究它们的“临床效果”。今年的“文景季”活动曾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景,读者可以在小型中药柜上寻找困惑自己的病症,包括“飞行恐惧症”“打退堂鼓”“花钱如流水”“咖啡瘾”等等,每一个症状都有一本与之对应的书籍(而且是小说)提供给你阅读。

 

比较遗憾的一点是,虽然疾病案例非常全面,但《小说药丸》里提供的许多书目在国内还找不到译本。不过起码,还是给“病入膏肓”的读者们提供了一条治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