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偶尔的压力会激励孩子勇往直前,如果生活中一直平淡无味,孩子们就会失去信心、懒散,甚至不求上进,可是要是压力太大,大到孩子无法承受的范围,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比较容易出心理问题。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当父母亲的小时候肯定也会遇到和孩子相同的事情,可是当时作为孩子的你是怎么想的呢?当时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但是现在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些是可以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曾经有面对烦恼和压力的时候,这样爸爸妈妈说的话他们就会比较听得进去,也会特别的乖巧。
儿童心理教育
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五、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于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六至七岁的儿童们处于幼儿和儿童之间转变的时间,他们的大脑已经发育到成年人的90%,可是他们的心理方面还保留着自己幼儿时期的状态,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把画画当成一种游戏。
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
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写实倾向期
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
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
儿童心理教育
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随着社会跃进,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丢给老人或者放在全托的学校,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很孤独造成心理压力很大,那么要怎么教育孩子呢?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儿童心理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