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格和处于不同环境的孩子,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些人喜欢用硬的方式,而有些人喜欢用温和教育。所谓的温和教育也是有方法的,温和不代表容忍、溺爱、迁就。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里不是说教育必须用之以刑,但是整天的用嘴给孩子灌毒鸡汤也是没有用的。

幼儿教育

  有的孩子心理年龄成熟的早,能够一定程度上的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自我约束,发奋图强。但是还有很多孩子是不能理解言语的规劝的,这类孩子追求“自由”,不喜欢约束,直到撞了南墙,才会有一丝醒悟,有的回头,有的继续撞下去。

  古人有不怒自威,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上兵伐谋,都是说不一定要用武力,温和教育指的是策略教育,要比动用武力高级的多,不过也难得多,通过一些动作,表情,眼神,改变气场和氛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已经激怒了你,并产生自我反省的意识,留下深刻印象,进行自我改正。

幼儿教育

  父母在教育上必须有底线,这样才会有威严,没有了威严,你说的道理再高级,孩子也不会鸟你的。而有的家长就是通过棍棒树立威严的,然而棍棒虽然是下策,但是有时候只要用在点上,比你说一万句空口白话都有用。毕竟有的孩子天性就是欺软怕硬,服强蔑弱的,这样的孩子,你只会跟他讲道理,他只会觉得你越来越烦,从而变本加厉。

  因材施教,对于从小就会自我反省,拥有极强上进心的孩子,父母只需要将一些道理点明即可,他做错时,父母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严厉些,孩子就会积极改正,这样的孩子确实用不到棍棒,有时候你一句话,比用棍子打他对他的刺激都大,这样的孩子越大越不让人操心,无论是出生在农村或是城市,都是如此。

幼儿教育

  而另一种从小活泼好动,不喜欢自我反省,听过的道理分分钟就抛到脑后的孩子,温和教育就像吹耳旁风,你吹多少,孩子就漏多少,同样的错误他(她)可以无数次的犯,然后你讲的道理几秒钟就忘,类似这样的孩子,他(她)如果犯了小错,你必须严厉教育,犯了比较大的惯错,一定的“棍棒”还是有必要的,棍棒主要是告诉这样的孩子,父母的底线,让他们知道有的错误以后不能再犯了。

  然而武力也是有高级和低级之分的,拿起棍子就乱打一气,可能会弄巧成拙。首先棍棒可以威慑,真打的话,也要挑地方,大臂、大腿肉多的地方可以打,还需要控制力道,其它骨头和神经多的地方就不要打了,容易造成严重的伤害或后遗症。一次棍棒只要产生了效果,下次提起棍子就应该有效果了。毕竟打不是目的,只是无奈的一种方法。

  所谓温和教育和棍棒教育都是一种方法,针对的是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没有一种方法是一劳永逸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