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冯骥才不在赶紧拆”:

  周恩来活动旧址也没保住

  此后近一个月,估衣街没有很大动静。

  我在当年(2000年)全国两会的“文艺界政协委员与李岚清同志座谈”中,作了题为“拯救城市文化刻不容缓”的发言。由两会返津不久,3月16日市文化局通知,副市长王德惠主持关于估衣街地区改造方案的专家论证会。当我听到此方案的名称为“估衣街地区保护性改造方案”便放心一半。“保护性改造”与“建设性破坏”正是针锋相对的两种说法。

  会上提出,准备把估衣街上几个重要建筑(大概是六所建筑),保留下来不动。当时有政府官员在会上说,开发商这次表现很好,为了要保护估衣街,开发商少赚6000万。然而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说如果你想要把天安门拆了,但天安门不让你拆的话,难道能说少赚了100个亿吗?文物根本就不能拆,也不应该拆。当然我支持政府保护性开发的观点,我说“保护性开发”这个词是个新词,保护放在第一位,所有的开发都得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如果没有保护就开发,这样对待一条古街是不行的。

  当时我以为估衣街好像要保下来了,街道宽窄不变,六座重要建筑也不变。随后,我便放心地去法国讲学了。然而到了巴黎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屋里传真机传过来一个东西,告诉我说天津有人说了,要趁着冯骥才不在赶紧拆,我当时还不信会把那六个建筑都拆了,但等我回来以后,实际上五个建筑都已经拆了,只留了一个估衣街的牌匾,整条街一片狼藉,就像打完仗一样。

  我最伤心的是把估衣街上天津总商会遗址也给拆了。那是座很漂亮的木结构建筑,它是中国当世仅存的原汁原味的五四运动遗址,应该是国家级文物。我站在废墟上,真哭啊。我的助手跟了我那么多年,从没见我这么哭过。真是太可惜了!这儿也是周恩来当年活动的地方。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马骏,就是在这儿以头撞柱,欲以肝脑涂地的方式,唤起众商的觉悟,让他们罢市支持学生。最后,我们只抢救下来两根马骏当年撞的柱子,从工人手里,100块钱一根买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