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电影《绣春刀》现今已在各大影院上映,虽然票房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影片的口碑确是很好的,近日有记者专门采访了这部影片的导语路阳,一起去听听他对于影片是如何解读的吧!

  在顺义某影视基地门口等采访通知时,耐不住烟瘾,迈过小卖部的转角去抽烟,抬头就撞见站在房檐下正接受电话采访的路阳导演。一身的短T短裤装扮,跟片场的普通工作人员无异。

  进棚坐定开始聊,才发现这位已然有稀疏白发的青年导演显然不善言辞。他不爱把工作中的遭遇、状况转述成戏剧化严重的“故事”,但谈起《绣春刀》的理念、初衷,又滔滔不绝、化身成长江水。

  让人意外的是,聊到最后居然发现,这位拍出可能是2014年目前为止最好华语院线片的导演,不仅是位钟情热血系漫画的宅男,且对屌丝人物逆转命运、反抗体制的这类故事,有着深入骨髓的执着。

  角色篇

  删卢剑星戏份为感情戏让路,丁修和靳一川的故事打算拍前传

  《绣春刀》乍看是锦衣卫三兄弟的故事,但实际上,随着剧情进展,它变成了张震饰演的沈炼一个人的独角戏。也正因为此,王千源饰演的大哥卢剑星的角色戏份被大大压缩,朱丹(微博)饰演的魏延甚至只有三场戏。取而代之的是,刘诗诗饰演的周妙彤在中后段戏份大增,她和沈炼的感情线,被完整保留。

  对于这样略为分裂的设计,路阳坦言,剧本第一稿是以三兄弟为主线的群戏设置,但在拍摄进程中,逐渐改进为沈炼为主角的设计。确定了这样的思路后,路阳没有手软,初剪版155分钟的片长,被他最终剪到公映版的104分钟。他没有谈角色倾斜的具体原因,但我们不难推想,突出卡司中最有商业价值的两位演员的戏份,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绣春刀》上映后,很多人去考证片中的锦衣卫兵器,甚至明朝官吏的俸禄制度,从另一个角度印证片子的“好”。这倒是对角色的一种殊途同归的理解和认同——路阳说,自己还是更愿意从角色入手,确立了心仪的角色后,再去设计故事、发生的年代,“考据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让年代更真实,年代真实了,才能让角色更丰满、可信。”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很多人看完《绣春刀》后,对周一围饰演的丁修印象极为深刻,这,倒也十分符合路阳的预期。丁修是片中唯一一个没被大幅删剪戏份的配角,他和靳一川师兄弟之间若隐若揭的关系,也是一个伏笔——“我打算用他俩的故事拍前传。”

  金士杰、周一围都是你的老搭档了,这次再参演无可厚非。但选张震和刘诗诗,是否出于商业上的考量?

  路阳:我觉得拍电影最后达成的合作是一种缘分,它可能跟你开始的选择并不完全相同,但最后大家凑一块儿来拍一部片子,你会发现他就是那个角色,就是那个最理想的人选。

  这种电视和电影咖混杂的卡司,你如何调教演员表演?

  路阳:还是根据角色来吧。写剧本的时候,就会预想这个角色是个什么状态,演员确定后,还会根据演员去调整角色方向,让两者更为贴合,融入到一块儿。它是贯通的,角色跟演员要有联动,这才是好的表演。

  很多人看完片最直观的感觉是,片子的文学性要强于武侠、动作元素。就简单来说,你愿意展示、关注的,是明朝官吏的生存状态、兵器等,而非武侠、动作本身。

  路阳:其实在最开始,真正促使我去拍它的还是这些人物。别的导演我不清楚,最打动我的一定是人物,所以我们一开始是先去想到了这群人,然后再想他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命运走向是如何的。

  就是建立在角色性格、丰满度上去讲的一个故事?

  路阳:对,包括去翻很多资料、考证也好,也是为了让那个时代更真实。时代真实了,就能给这些角色更充分的环境,让观众去相信这些人物。

  片子开始讲的是三兄弟的故事,但到后来明显变成了沈炼为主角的故事,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尤其是老大卢剑星的角色,删剪似乎十分严重。

  路阳:剧本第一稿的时候,其实是偏群像设计的故事,三兄弟份量都很重,但是在剧本的修改过程中,逐渐确立以沈炼这个人物为核心,变成其实是他自己的故事。卢剑星的角色,其实原来有更多的线索,但最后考虑全片统一节奏的情况下,进行了调整,删掉了很多戏。我们粗剪第一版155分钟,现在是104分钟,你可想而知我们拿掉了多少内容,去保证现在这个故事的节奏。

  丁修和靳一川这对师兄弟的戏份也很有意思。丁修一直在说,“不知道师傅为什么选你这个肺痨”,“为什么你刚才用的这招师傅没教过我”,似乎有些伏笔?

  路阳:当然有伏笔,伏笔在于我想拍前传,所以不想把他们的故事聊太多。

  动作篇

  《绣春刀》不是武侠片,对它影响最深的是《谍影重重》

  对于很多冲着动作和武侠去看片的观众而言,《绣春刀》是让他们感觉很意外的。因为片子的动作场面并不“耐看”——它不讲究门派招式,张震上来就开始秀八极拳;不按照传统武侠片的积胜法则出牌,几场动作戏没有主角由弱变强的细节积淀,导致“武功忽高忽低”的错觉;它甚至不够侠,没有秀POSE的酷炫设计......

  聊到这块儿,路阳笑了,自嘲说,“要论打,我们怎么打得过李连杰(微博)和甄子丹呢?”他坦言,关于打斗场面,自己之前的设计就是弃套招,玩逼真临场感。总结出来就是一句,“《绣春刀》不是武侠片,对它影响最深的是《谍影重重》。”

  动作设计上的问题解决了,路阳还要考虑如何让观众接受这种设计的逻辑问题。对此,路阳坦言自己的理念来源于日本的热血漫画。比如三兄弟追捕魏忠贤时,在房顶上因为雷电暴露身影的设计;再比如沈炼靠不讲理的蛮劲干掉四个藤甲兵的设计,都是这种热血漫里靠“精神”取胜的不讲理逻辑。

  动作这块,开场的时候张震就用了两招八极拳的招式。通篇关于每个人的功夫,好像也没有特别设计。感觉武指似乎没太有存在感?

  路阳:套招是我们一开始就决定不要的。实际上对《绣春刀》影响最深的电影不是武侠片,而是《谍影重重》。

  马特·达蒙在《谍影重重》里有场戏是从这栋房子跳到对面房子里,当时拍摄的时候就是摄影师抱着摄影机跟着一块儿跳。所以你也是追求这种写实感吗?

  路阳:那场戏我看过无数遍,对,我要的就是这种写实度。我不知道这种尝试是不是好、是否成功,但其实我想要的是写实和热血的感觉。它其实很多来源于我们看漫画、玩游戏、动漫的那种感觉。你在动画片里面会考究动作漂不漂亮吗?但那种情绪的爆发会给你瞬间的热血,这个是我想要的。

  说起这个,有两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就是追捕魏忠贤时,因为闪电在房顶上暴露行踪,还有一个就是沈炼靠精神爆发在弱势局面下干掉四个藤甲兵。

  路阳:对对对,它其实就很漫画,你在漫画书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这种写实一部分也是因为意外,你很多元素和状况是无法计划的。

  你还是尽量去设计了,开场那个拼接的长镜头就说明你还是有设计在里面的。

  路阳:其实中间接了两次,它的完成度没有我们设想得那么好,因为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原来设计的比那个调度更为复杂,但是确实是实现不了。有些东西想到了,但是最后做不到,它也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动作场面上,为了藏拙,镜头运用得都还不错。记得张震有场戏是要翻个跟头,如果拍全身武替会比较明显,所以最后是机位摆得很低,武替先翻,就拍个支撑胳膊,再接张震自己落地的镜头。这些设计都是现场琢磨的吗?

  路阳:那个镜头应该是暖香阁里一场戏,的确,我们先是动作导演做了很详细的设置和设计,包括动作、镜头,现场也会根据我的设想再去做些临时调整。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写实,你要我们跟李连杰、甄子丹比,我们怎么比得了呢?只能用一种很近身的写实格斗去表现,通过它的角度、运镜、镜头设计去完成我们想要的呈现。

  但感觉动作戏和文戏的衔接做得很好。每场打斗都不是为了打而打,而是每场打斗后都会有新状况,推动剧情发展。

  路阳:节奏其实是讲故事特别重要的一点,好多观众都看完说打戏很多,但其实时长只占到30%,70%是文戏,为什么会有这种观感?这就是节奏带来的。

  情结篇

  丁修不怕误解的性格也适合当代,阳光结尾是种希望的传递

  聊天过半,路阳对于《绣春刀》浮于画面和镜头前的解读也已完结。再回头看片子制作之外的私人情结,路阳也给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私人解答。

  比如角色,路阳本人对周一围饰演的丁修情有独钟。因为他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物,这种尊重自己独立意志的人,在当代也不多见,更重要的是,“也许很多观众想成为他,但做不到,于是成为一种梦想的延续。”再比如剧情,原本路阳给片子设定了三个结尾,但最终选定了公映版这个收尾。至于选择的原因之一,就是另两个“太过于哀伤了。”

  感觉你私人很喜欢丁修这个角色?

  路阳:在最初的剧本里面,我对丁修做了很多设计,如何造就这两兄弟今天这样的关系,但我同样觉得,对丁修这个人物来说,一旦他过于逻辑化、合理化了,就丧失掉这个角色的很多魅力,就不好玩、不自在了。而且他是我们电影里面一个特别重要的主题,是个灰色地带的人,你很难去区分他,善恶、逻辑和道德观都是不清晰的,最后体现的状态就是不解释。其实他那种状态,我挺喜欢的,是一种个人意志特别强烈的张扬,不怕被别人误解,你们随便好啦,我就这样。

  就是那个时代所谓很有个性的人。

  路阳:应该说即使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我觉得很多人心里会有这种向往,成为这么一个强大到不怕别人误解的人。三兄弟其实也一样,卢剑星更中庸,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很多私欲和弱点,但也很值得依靠和善良。靳一川更理想化,武功好,长得帅,跟女孩谈恋爱也很纯粹。沈炼介于两兄弟中间,有理想化的部分,也有写实的部分,但他敢于反抗,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想反抗但不敢。

  所以这个所谓的江湖,其实就是现在的职场。

  路阳:你可以这样理解。它可能是一个古装片,但它骨子里讲的不是江湖。它讲的是体制内的人,这帮人特苦、特困顿,是一群不自在、没法享受个人意志的人,所以骨子里就不应该是一个武侠片。对我来说,他们不是江湖人也不是大侠,不是每天出去很帅地就可以把敌人砍死,而是出去了就很可能不能活着回来了,所以他们想的只是“我今天要活下来”,那么你武功再高也可能没用,决定生死的不是武功高低,所以其实要的是那种凶险和逼真的临场感。

  听说你之前设计了三个结尾。为何最终选择这个?

  路阳:另两个结局,一方面是太过哀伤了,不太符合这一类型片里面观众和投资方对它的期待,也有某种妥协的心理在里面吧。但后来我想,其实反而这个结尾跟我们以前拍的电影更一致,它带有一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因为电影里面三个人非常苦闷,各种惨,但最后要给他留个念想在里面。就像我们拍《绣春刀》一样,折腾了好几年,特别苦逼,各种遭难、被人折磨,但最后坚持下来了,拍出来了。所以我想把这种态度也放在电影里面,给观众一种鼓舞,生活再恶心,只要你有希望,就有可能去改变命运。

  外篇

  作为漫画迷,喜欢抗争命运题材,但希望卡梅隆别拍《铳梦》

  采访到后来,有点儿聊飞了。

  尽管路阳本人不承认,但他身上那种让人一点儿不觉得岔辈的宅男气质,还是让人倍增好感。他也跟无数宅男一样,幼年有强烈的武侠情结,没事儿躲在没人的地方自个儿练把式;他还爱漫画,《乔乔》、《浪人剑客》等等,甚至还开玩笑说,“希望詹姆斯·卡梅隆别拍我最爱的《铳梦》,怕把美好印象全毁了。”

  或许也正因为此,路阳坦言,自己偏爱小人物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不一定是偏要跟体制对着干,而是这种改变,总是会必然站到体制对立面上去。关于个中具体感悟,您可以去读一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闲篇里的很多碎片,如果仔细拼贴一下,倒是也能大概推导出,《绣春刀》里的很多创作意图和选择。可见,文艺创作的确多少是能反映出创作者私人喜好的。

  虽然《绣春刀》不是武侠片,但你个人有武侠情结吗?

  路阳:作为一个男的,肯定会有。小时候甚至特别二地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去练两下,看看会不会很像。这个东西是会渗透在血液和思想里的,一定会有影响。但我觉得武侠片要变化,发展,想继续被观众需要的话,就要去有所进化。我个人最喜欢的三部武侠片,分别是《新龙门客栈》、《卧虎藏龙》和《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