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福建邵武申请的“张三丰太极拳”名列其中。此举引发陈氏太极拳有关人士的质疑。文化部非遗司16日回应称,目前正在进行反馈意见的整理。

  反对

  无关文化只关利益

  张三丰太极拳入非遗,说奇怪,是因为这的确有“神仙申遗”的嫌疑;说不奇怪,是因为韩国也将太极拳申遗过,而过程更加滑稽,据悉,韩国利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称张三丰是辽东济州岛人,而济州岛目前由韩国控制,因此张三丰是韩国人。这样的“怪事”背后,自有其发生的逻辑,而这个逻辑的初衷,显然不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而是对非遗所带来的利益的一种垂涎。

  科学严谨地来说,更多的资料显示,张三丰并非福建邵武人,也非武术界人士,和太极拳毫无实际关联,无法断定其是否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等。而河南焦作温县的太极拳,则被公认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就此来说,“张三丰太极拳入非遗”的申请,本身就是一个闹剧,因为这缺乏最起码论据“支撑”。而事实上,当温县的太极拳入非遗都遭遇5次失败,这子虚乌有的“张三丰太极拳入非遗”,其成功的概率是可想而知的。

  但很显然,有没有依据,并不是一些地方申遗的主要原因。为了申遗,一些地方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神仙申遗”,就是这般现实的注脚。可以说,很多地方的申遗,都不过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罢了。一些地方即便申遗成功了,保护也不是他们所看重的,开发才是他们想方设法去做的事情。

  对非遗的申请而言,无论成功与否,无论进行到哪一步,都是对自身知名度的一种提升,那各地岂能不削尖了脑袋去申遗呢?因而,“张三丰太极拳入非遗”的申请无关文化只关利益,可以说,无论是文化部的公布,还是此次引发争议本身,都是对福建邵武的一次免费宣传。文化部公示申请非遗项目的名录时,门槛应该提高,把关应该前置,要让子虚乌有的“神仙申遗”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如此,各地在申遗前,才会注重依据。此外,对于申遗成功的,也应加强保护,避免过度开发伤及文化本位。

  赞成

  不少传说都入选非遗

  “张三丰太极拳”是否可以名列申遗名录,外界争议之声不绝于耳,反对原因主要集中在“无法断定张三丰是否存在”、“张三丰并非武术界人士”、“张三丰并非福建邵武人”等方面。诚然,上述反对意见却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仅凭这些因素,就断定“张三丰太极拳”不能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明显有点小题大做。

  入选申遗名录,并不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其目的在于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见证中华文化的变迁,从而传承民族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张三丰太极拳”入选名录,也能够让太极拳深入人心,扩大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对于“张三丰太极拳申遗”,并没有必要过度苛责。一来,张三丰是否确有其人,并不影响太极拳申遗的初衷,比如白蛇传传说、济公传说、梁祝传说等,也无法考证是否存在,但却全部入选非遗名录。

  二来,张三丰并非武术界人士也并不重要,申遗的目的是保护好太极拳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如果让太极拳与张三丰依附在一起,影响力必然更加凸显。再者,很多民间传说,地点也不固定,比如梁祝传说在申遗之时,梁祝二人就出现了浙江、江苏、山东三个版本的故乡。

  那么,张三丰到底何方人士,并不会对申遗的程序和结果造成负面影响。

  如此来看,对于“张三丰太极拳申遗”,不妨抱着宽容、乐观的心态来审视,不必非要纠结于一些细节性问题。只要是契合了文化申遗的目的,能够实现申遗后的效果,就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让这些文化得到尽可能的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