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治感冒误区多
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其实是一个误区,很多患者或多或少都走进了这个误区,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问题。生活中,一些患者认为用抗生素配合感冒药一起服用可以缩短病程;有些患者则认为用了抗生素可预防细菌感染;还有一些患者则认为感冒发烧了就是有炎症,有细菌感染,就得使用抗生素;更有一部分患者在感冒的过程中,看到效果不佳,就频繁更换抗生素;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患者见感冒病情好转了,就立即停药。这些都是在治疗感冒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抗生素使用误区。
抗生素无法消灭病毒
为什么说服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是个误区呢?据临床统计发现,90%以上的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很多、没有细胞结构、仅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其他生命体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需要利用被寄生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它们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抗生素大部分是通过破坏病菌的细胞壁生成和蛋白质合成等环节来发挥杀灭病菌的作用,病毒本身既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细胞壁、细胞膜,其自身也不存在蛋白质合成,所以抗生素对于消灭病毒是无能为力的,对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因此,感冒了用抗生素治疗是个很大的误区,抗生素无法缩短感冒的病程。
乱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的,可以杀灭细菌,但是并不能预防细菌感染,对于那些病毒性感冒的患者,其本身并没有细菌感染而使用抗生素的话,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而且会引起耐药性。
那些认为发烧就是有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生素的做法,他们的错误在于,病毒感染同样会引起发热,比如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患者往往会伴有高烧,但抗生素对其无效,必须服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频繁更换抗生素的做法问题更大,伴发细菌感染的感冒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要注意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暂时不佳,首先要考虑用药时间不够,另外,给药途径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抗生素的疗效,稍加调整也许就会提高疗效。而频繁更换抗生素则会造成用药混乱,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碰到细菌感染就会无药可用。
如果确有细菌感染,服药以后一旦有效就停药危害也很大,这样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使已经好转的病情因为残余细菌的作怪而反弹,一旦反复还需再次用药,这样反反复复,就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给细菌对该药物产生抗药性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