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敢吃炒瓜子吗?”这两天,不少市民在微博上表达对“炒瓜子”的恐惧,明矾、滑石粉等词汇也因与“炒瓜子”挂钩而备受关注。苏州质监部门22日对从市场上随机抽样的炒瓜子检测结果发现,七种瓜子均检出铝含量。据介绍,为使保持好口感,一些不法商贩在制作炒瓜子时会添加明矾,而明矾中的铝被人体大量吸收后很难排出,会损害大脑及神经细胞,导致记忆力衰退,严重的还会引起脑萎缩、痴呆等等症状。爱嗑瓜子,原来也是错。

脑残瓜子:苏州抽检炒瓜子含铝,摄入过量将损害大脑甚至变痴呆
脑残瓜子:苏州抽检炒瓜子含铝,摄入过量将损害大脑甚至脑萎缩变痴呆


  检测人员对来自超市、食品店的7种散装瓜子、本地及外地产西瓜子、葵花子等进行了这两项指标的逐一检测,结果这7个批次瓜子中均检出了铝含量。检测人员说,天然瓜子中本身就含有镁元素,正常情况下大约在2000至4000毫克/千克,苏州本次被检测的瓜子镁含量均低于该数值。

  炒瓜子成了食品安全的又一张试纸

  “你还敢吃炒瓜子吗?”这两天,不少市民在微博上表达对“炒瓜子”的恐惧,明矾、滑石粉等词汇也因与“炒瓜子”挂钩而备受关注。苏州质监部门22日对从市场上随机抽样的炒瓜子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七种瓜子均检出铝含量。它会损害大脑及神经细胞,可能导致脑萎缩、痴呆等症状。

  用明矾让瓜子不“哈”,用滑石粉石蜡“美容”,“绿茶瓜子”其实与茶没有一点关系......这就是炒瓜子行业的潜规则。每次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一次全民生化知识科普的机会,因为炒瓜子事件,我们知晓了明矾中的铝被人体吸收后很难排出,会损害大脑及神经细胞,可能导致脑萎缩、痴呆等症状,至于滑石粉,则含有致癌物,石棉也有致癌的可能,还有引起肺部疾病的危害。

  炒货的质量问题,此前就有零星披露。比如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炒货坚果抽查报告,其中芜湖市徐氏炒货食品厂的“徐昆”西瓜籽所含的糖精钠不合格,杭州鸿福食品有限公司的“鸿英”炒货老奶奶花生米所含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是标准值的2.8倍。说起来,无非是几个老理:一是商家无良,添加剂合法非法的混搭着用,全然把消费者当牲口,人命抵不过利润重要;二是市场监督挂一漏万,饭桌上的事情都忙得焦头烂额,还哪有工夫去管管休闲食品?再说了,有人觉得能有闲嗑瓜子的,好像也应该有工夫去看看哪些能够“进口”。

  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并不乐观的当下,对待滥用添加剂的警惕,恐怕真该秉持一种起码的取向:不就是一包瓜子嘛,就别指望炒出天花乱坠的“重口味”了。又是绿茶奶油,又是麻辣怪味......尽管《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不缺,但更历害的是规避法令与监管的超能力。对于“口感”与“外观”的偏好,是该要让位于底线的安全了。

  炒瓜子冒出铝危机,说实话真没吓住谁。反言之,要是抽查市面上的炒瓜子,颗颗健康、粒粒安全,这恐怕才有点匪夷所思。这当然不是说要对食品安全落井下石,而是在规范与管理不给力的语境下,独善其身的领域终究是小概率事件。更遗憾的是,即便作奸犯科的板上钉钉,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这种绵柔的罚单与执法体系下,最“二”的只有吃傻了的消费者。

  炒瓜子的水平,其实也就是食品大局中的一张试纸。但愿我们脑袋秀逗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暗自揣度:我是不是瓜子吃多了?

脑残瓜子:苏州抽检炒瓜子含铝,摄入过量将损害大脑甚至脑萎缩变痴呆
脑残瓜子:苏州抽检炒瓜子含铝,摄入过量将损害大脑甚至脑萎缩变痴呆


  炒瓜子“有毒”引关注,折射背后存在的标准困境

  一个细节很值得关注。据质检人员介绍,明矾(铝含量)和滑石粉(镁含量)目前并不在国家标准对坚果和籽类的检测项目之列。或许,这也正是“瓜子有毒”不易被发现的原因。那么,此次抽检为何要专门针对国家标准中并没有要求的铝和镁元素呢?想来与此前的传言及记者调查有关。

  换言之,如果不是爆料,是否永远不会对“炒瓜子”检测铝和镁元素,“瓜子有毒”是否还将被长期掩盖?食品安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对于食品的新问题的曝光还是时有可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安全监管首先需要走出依靠内部举报的被动局面。今天添加的是明矾和滑石粉,谁知道下次又会是什么呢?只有将监管工作做在前面,从市场源头着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

  当然,安全标准滞后于实际有其客观原因。化学指标何其多也,很多本来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于正常食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当然在最初的安全指标中不会出现。不过,在利益诱惑之下,不法商家从来就不会按常理出牌,任何不可能乃至骇人听闻的行为,事实上都可能出现。

  国家标准并不是教条的原则。一方面,标准应随着社会市场等因素而改变,对已经落后于安全要求的标准理当及时修订;另一方面,适当突破标准、拓宽检测范围,或许更有收获,苏州此次的抽检就是例证。食品安全大于天,过分拘泥于标准,抑或把标准的落后当成不作为的借口,某种意义上才是最可怕的。

  网络热议所有瓜子均检测出铝

  张枫逸(河南职员):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监管,不应存在抓大放小、挑肥拣瘦,对任何一个生产主体的纵容,都是对广大公众消费权益的侵蚀。那些失去道德血液的生产者,更会有恃无恐。而掩耳盗铃粉饰出来的“天下无毒”,终归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幻觉。

  其实,食品安全并不难监管。如果说隐藏在大街小巷的小作坊无法逐一管理,至少可以盯住销售环节,严把入口关,在截留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同时,顺藤摸瓜,查处无良生产窝点。随机抽查,就能检出含铝,让监管归位,实在是迫在眉睫。

  唐伟(四川职员):“含铝瓜子”与“染色馒头”之类的如出一辙,总是监管鞭长莫及,在新闻媒体曝光后才跟进,一个行业的秘密也就此揭开面纱。

  含铝瓜子之下的监管取向和现状,是最令人担忧之处。食品生产实行的是资格审查和许可制度,但由于小作坊遍布城乡,数量庞大,缺乏足够细致的规范。虽然《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要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相应的安全要求......可从全国层面来看,关于以小作坊为代表的“五小”行业的监管立法,又有多少落到实处呢?

  邓海建(江苏媒体人):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并不乐观的当下,对待滥用添加剂的警惕,恐怕真该秉持一种起码的取向:不就是一包瓜子嘛,就别指望炒出天花乱坠的“重口味”了。又是绿茶奶油,又是麻辣怪味......葵花又不是喝污染的地下水长大的,非得逼着瓜子呈现出舌尖上的丰富味觉,也只有化学添加剂能做到了。

  在规范与管理不给力的语境下,独善其身的领域终究是小概率事件。更遗憾的是,即便作奸犯科的板上钉钉,根据《产品质量法》,生产违反安全标准的产品,也只是责令停产、三倍罚款之类,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罚单太过绵柔。但愿我们脑袋秀逗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暗自揣度:我是不是瓜子吃多了?

  毕晓哲(河北公务员):苏州检测出含有金属铝,或是一个“巧合”。在这一“巧合”的检测和查处之下,这类含铝的瓜子或有望被严厉监管;但这个检测终究带有随机性,能否常态化,是存疑的。按照国标,明矾(铝含量)和滑石粉(镁含量)目前并不在国家标准对坚果和籽类的检测项目之列,这也提示我们,不仅检测坚果和籽类食品的标准亟待“扩容”,监管和检测模式更应该尽快改进。只有提高监管的敏感度,增加定时检测的密集度,才能对接公众的安全诉求。如果只凭着碰巧式检测,去探测食品安全,那夹在柴米油盐里的安全隐患,势必让百姓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