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播出以后,里面那个7岁的大提琴手俞隽一夜之间就火了,小眼睛嘟嘴巴,卷卷的头发再加上正处换牙期说话漏风的样子,在节目里面一会表演优雅大提琴,一会又“人格抽离”大跳《What‘s the fox》,是谁能不喜欢他?跟妈妈朋友们讨论起这个小男孩,多数都是感慨他怎么有这么天才的表演,怎么台风这么稳健一点都不怯场,甚至开始称他为音乐神童。

  说实话,我还真不想称他为音乐神童,7岁就能表演这么精彩的大提琴曲,只能说明他对音乐的感知力比同龄人更强,但是如果他不付出高于同龄人的努力,父母不给于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他的音乐天赋将势必止步于此。

  他爸爸,是现代钢琴家、作曲家,被媒体称为“21世纪肖邦式的浪漫作曲家”俞子良,家里现在就有一张他的个人专辑,听他的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产生共鸣,像是将一首首音乐演绎成一场场故事,为听众娓娓道来。不论是喜悦的、悲伤的、珍贵的还是浪漫的,都能从流淌的音符中感受到他的情感。我在想,也许俞隽在《天天》现场表演《西班牙舞曲》时能够把斗牛的场面演绎地这么有感染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音乐的表现力也是受他爸爸的影响吧。

  俞隽的妈妈是韩国人,所以俞隽会在节目中说“跟爸爸说英文,跟妈妈说韩文”,俞隽妈妈本身也是钢琴演奏家,并且是教育家。说实话,我觉得出生在音乐世家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利有弊,利就在于能够有音乐环境的熏陶,而且爸妈也可以在音乐学习方面给予更专业的指导,弊就在于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因为外界对他的期望可能会比较高。但我觉得,总体来讲利大于弊,况且俞隽妈妈本身就是教育家,从对她的专访就可以看出来,她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效果特别好。我觉得对于我们普通妈妈来说,不要总觉得“俞隽因为生在音乐世家,我也不会音乐,当然我的孩子也不会在音乐方面有什么成就”而是可以从他们的育儿理念中找到灵感,即使不是音乐方面,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培养出表现出色的孩子,让他在人生的舞台上闪光!

  访问俞隽爸妈的问题,都是做妈妈的经常会讨论却又得不出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真的可以拿来做借鉴呢!

  1、孩子学音乐,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

  太多人纠结这个问题了,太晚学怕孩子过了那个音乐的敏感期,太早学又怕对他的身体发育有影响,还担心会过早接触乐器,小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俞隽爸爸的回答是“和语言学习一样,音乐的学习要越早越好,只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比如选择合适尺寸的乐器,选择适合年龄的教材等,不然就会觉得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很多妈妈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不会乐器或者学不会这首曲子,一定是没努力或者天分不够,听俞隽爸爸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

  2、遇到枯燥的练习产生厌倦,怎么办?

  这个问题,大多数妈妈的选择都是硬逼着孩子坚持,这样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这门乐器彻底失去了兴趣。俞隽妈妈是这么引导俞隽的“一种方法是亲子合奏,在初级阶段的练习反复比较多的情况下,加上不同的伴奏形式会起到保持新鲜感的作用。还有就是用故事和图画的形式把他拉的音乐先解释给他听。懂了以后练起来就不觉得枯燥了。如果实在是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就休息几分钟,然后再继续。”第一种办法我之前无师自通地在女儿身上试过,还真有点用,不过后来没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只用过1、2次而已,看来以后可以多多使用呢!

  3、如何发现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

  说实话,现在的小孩子学习音乐,太多是功利性特别强,要么就是父母对某个乐器特别感兴趣,就希望孩子去学,要么就是为了考级,将来升学可以加分,在我看来,这都不是正确的对待音乐学习的态度。小朋友真的对音乐也好绘画也好,产生最原始的兴趣,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来的,就像俞隽爸爸说“可能是俞隽一直看我指挥,或者跟着我听音乐会,他对音乐的敏感在2岁的时候就体现出来,那时候有一首交响乐他特别喜欢,一放起来他就跟着做指挥的动作,神奇的是音准把握的竟然都是对的,这就让我知道他对音乐的感觉特别好”,所以我就觉得,跟着孩子最原始的兴趣去培养他,难道不是更好的么?!

  除了这些,俞隽爸妈在培养俞隽的过程中,还有太多的观点让我觉得特别受用:

  “要让他在无压力的环境里面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不要把练习当成一种练习,就是说第一次练琴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不要一味强调练琴时间,要更关心他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集中能力”

  “神童不代表将来一定会成功,要一直都有进步”

  “考曼哈顿音乐学院是为了有所突破,录取了却不去读是不希望他受到乐理和系统的束缚”

  成功的背后少不了爸妈正确的教育和适当的引导!这不正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么?就像节目中惠氏总经理瞿峰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有爱学爱秀的天性,做父母的,就是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天性,发掘他的潜能,帮助他在更高的舞台上闪闪发光!